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一旦_____就无法停止,只能按照既定_____不回头地走到底,中是夭折,种子是一轮生命周期后的暂停,它_____地等待着新一轮生命。
A启发、程序、清晰
B启发、顺序、清晰
C启动、顺序、清醒
D启动、程序、清醒
【答案】D
【解析】采用代入法,启动生命的程序,只能不回头地走到底,排除ABC;清晰指(事物)看得清楚、逼真,(形象)清楚、明朗,属具象;清醒指(头脑)清楚,明白,使(头脑)清楚,冷静,属表象。生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用清醒更合适;故答案选D。
2.下列各句中加[ ]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来,移动电源突然冒烟爆炸的事件[屡试不爽],一些劣质充电宝俨然炸弹。
B.水稻栽培、劳动保障、小额贷款是农民最感兴趣的问题,咨询台被围的[水泄不通]。
C.这里的葡萄因皮薄、色艳、肉厚[闻名遐迩],既可生吃又能酿酒,深受消费者……
D.在网络空间里,[众星捧月]的文化不一定是美的,曲高和寡式的文化不……的
答案:D
解析: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水泄不通:泄:排泄。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的人们都知道。
众星捧月:含褒义,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他们尊敬爱戴的人。
3.下列词语中加[ ]的字的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毗]连 [琵]琶 [筚]路蓝缕
B.[伶]仃 [拎]包 身陷[囹]吾
C.[格]式 楼[阁] [恪]尽职守
D.拾[掇] 点[缀] 忧心[惙]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汉字读音的识记和辨识的能力。四组加[ ]的字类型多样,A项中3个加[ ]字是形异音近字,其中琵与毗字读音相同。B项中3个加[ ]字中都含有令字,其中伶与囹字读音相同。C项中3个加[ ]字都含有各字,其中格与阁字读音相同。D项中3个加[ ]字是形近音异字,拾掇的掇读如duo,轻声;点缀的缀读如zhui,四声;忧心惙惙的惙,读如chuo,四声。D项中3个加[ ]的字读音都全不相同。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乖戾 过谦 荒无人烟
B.松驰 聒噪 看风使舵
C.聆听 门禁 天翻地复
D.双赢 户籍 言简意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现代汉语的字形。B项中松驰应写作松弛;C项中天翻地复应写作夫翻地覆;D项中言简意骇应写作言简意赅。
5.下列各句中加[ ]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支青年足球队[旗鼓相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
B.大佛湾的上万尊雕像居然无一雷同,这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绝无仅有]。
C.为了改变经济困难的现状,老李不得不[明珠暗投],开始四处打工。
D.卢梭晚年写的《忏悔录》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名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明珠暗投,有比喻好人失足参加坏集团的意思,与句中老李为摆脱困境而四处打工的语境不符。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从巴丹吉林沙漠西端的戈壁向北张望,_____的戈壁一色铁青,稀疏的骆驼草棵棵憔悴,一棵和另一棵之间距离很远,像是_____的战士,伫立在广漠的戈壁当中,看日月轮转,大风奔流,饱受严寒和烈日侵袭,这仿佛是它们_____的宿命。
A.一望无边 独树一帜 根深蒂固
B.阔大无疆 孤立无援 与生俱来
C.阔大无疆 独树一帜 与生俱来
D.一望无边 孤立无援 根深蒂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
阔大无疆和一望无边都形容地域辽阔。独树一帜指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自成一家。根据上下文语境,两棵骆驼草相距很远,互相无法扶持,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因此,排除A、C两项。与生俱来指从一生下来就有,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宿命是指与生俱来的命运。总的来看,答案选B。
7.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影《侏罗纪世界》公映前一周,制片方为影评人和有关专家组织过小范围试映,结果美言不多。
B.要改变目前教学内容繁、难、偏、重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课本和教学的误区不可。
C.科学家发现了大脑中能够控制恐惧的区域,这将有助于改进创伤后压抑症和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D.代表们从尚法守信、励学思进、务实求真等方面对如何更好地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B句中不可应是才行,才可以一类的词语。
8.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贯通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种梦境往往会被顽皮的鱼鹰揽破。
②忽然间鱼鹰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
③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模模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④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
⑤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
⑥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鱗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
⑦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
A.①⑦⑥④②⑤③
B.③①⑤②⑦④⑥
C.①⑦②⑥③⑤④
D.③①⑦⑤②⑥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结合语境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梦境只有先出现,才会被顽皮的鱼鹰搅破,按照逻辑顺序,③应该在①的前面,排除A、C两项。又因为只有小竹筏子先出现,才会有鱼鹰停在竹筏子的梢上,所以⑦在⑤的前面,故答案选D。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我国古代人民早就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关于地震前兆丰富的记载。例如,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有人就总结出地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天气反常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古书《隆德县志》上也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则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出现的地声和地光等。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信息。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二是地形变化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三是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四是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的一些其他气体,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量地下流体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9.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地震前兆是地震前地表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
B.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我国古代人民才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
C.《隆德县志》最早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发生现象。
D.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证明了古人关于地震的某些认识是正确的。
【答案】D
【解析】A项理解不正确,选项说的地表,应是自然界。B项中才意味着古代人民于1739年以后才认识地震是有前兆的,这于文无据。C项最早的判断也是于文无据。
10.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井水的涨落、泉水水温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地声和地光都属于地震宏观前兆。
B.根据大量的宏观前兆,有关部门成功预报出了1975年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
C.自然界发生宏观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
D.燃放烟花爆竹和发射信号弹等人为事件,有时会被人们误以为是地震前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原文分析并判断信息正误的能力。
A项中井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不一定都是地震的前兆。
11.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来进行测量。
B.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以及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弱的变化。
C.利用精密仪器测定震源区的重力、地电和地磁,可以判断地震时地球的物理变化。
D.用仪器测量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物理量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的发生。
【答案】C
【解析】C项对应的文本内容是: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对照分析可以发现C项有意忽略了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不同地区。
12.下列语句,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地震的预防
B.地震的预测方法
C.地震活动的异常情况
D.地震的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总结文段中心意思的能力。
本文主要讲了地震前兆的内容,并且根据人的感官是否可以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将其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所以D项最适合做本文的标题。